新闻中心
快速导航

市委党校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工作报告

2022-03-25 16:59:02 来源: 被阅读6863次


  2021年市委党校严格按照《中共淮北市委全面法治政府委员会2021年工作要点》要求,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工作,将习近平法治思想、《宪法》《民法典》纳入理论中心组和党支部学习内容,在主体班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、《宪法》《民法典》、党内法规教育等专题,共完成17期主体班1045人次的宣讲任务。组织学员参加法院庭审,深入基层开展法治宣传50余场,受众2000余人,与市司法局联合开展科学研究,《党建引领大调解格局构建与推进研究》立项省司法厅重点课题,推动法治政府和法治宣传工作见行见效。现将本年度法治政府具体情况汇报如下:

  一、履行推进法治第一责任人情况

  认真落实《市委党校<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>落实方案》,将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纳入领导班子年终述职内容,接受监督,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。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,规范校委领导班子民主决策程序。严格落实《市委党校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任务分解方案》,将法治宣传工作纳入考核,明确责任,严肃问责,使其作为考察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。常务副校长徐福信带头开展法治教育,为全体教职工作法治专题辅导报告,全年主持召开4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2021年法治建设工作,进一步增强全校法治意识,提升法治思维。全校教职工严格遵纪守法,无违法犯罪情况。

  二、法治政府重点推进情况

  (一)立足培训职能,扎实开展法治建设宣传教育。

  紧紧围绕全市关于法治政府的各项工作要求,坚持将法治教育纳入党校主体班教学计划。在县处级干部进修班、科级干部任职班、科级干部进修班等主体班次中开设《习近平法治思想》《宪法解读—从历史发展看我国宪法》《<民法典>编纂的意义与创新》《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》等8个法治专题。邀请市司法局局长颛孙新龙讲授《全面依法治国与习近平法治思想》的专题报告,邀请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王艳作《从司法实践窥探民法典的创新》的专题报告。组织学员赴烈山区法院开展庭审观摩,深入挖掘案件背后折射的法治理念,提升依法行政能力。将信访工作内容纳入体验式教学体系,组织学员到信访一线零距离学习信访工作理念,感受政策制度和法规程序。

 (二)发挥智库作用,组织开展重大法治课题研究。

  围绕法治政府、加强政治生态建设、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等专题,由校委成员、教师、主体班学员共同组成课题组,深入开展课题研究。与市司法局签订科研合作协议,在地方立法、法治政府建设、法治宣传、课题研究、乡村振兴、人才培养等领域,建立系统性和常态化的合作机制,共同服务于我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,推进法治淮北、法治政府、法治社会建设。发表《论<民法典>关于公益性、道德性赠与合同瑕疵担保责任的立法缺失及补正》等学术论文4篇。先后在“人民日报人民数字网”“中安在线”《安徽党校报》“安徽普法网”《淮北日报》《淮北信息》等省、市级及以上媒体发布《聚焦主责主业 坚持精准发力——中共淮北市委党校高质量推进法治建设进程》等文章、稿件40多篇。

  (三)创新宣传方式,增强普法宣传实效性。

  广泛组织开展民法典宣讲活动,推荐1名校委委员和2名骨干教师加入淮北市普法讲师团,借力政策宣讲、脱贫攻坚、调查研究、现场教学等活动,组织骨干教师深入基层、深入社区、深入企业等开展民法典宣讲,满足社会各界在法律宣传等方面的需求。在推进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、《宪法》《民法典》进程中始终坚持扩大覆盖面,发挥党校作用。今年以来开展普法宣讲50余场,受众2000余人。

  三、法治政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

  (一)法治教育培训效果需进一步提升。法治课程开发力度不够,兼职教师库普法方面的专家较少,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进一步增强。

  (二)法治宣传覆盖面不足。目前部分干部、学员对法治建设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,重视程度不高,我校法治宣传的形式和手段比较单一,宣传覆盖面还不够广。 

 四、2022年工作计划

  下一步我校将继续在主体班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、《宪法》《民法典》解读等相关专题,充分发挥好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、主渠道作用;加大基层宣讲力度,营造浓厚法治氛围,为进一步推动提升我市法治政府工作水平贡献更大力量。

  (一)创新干部法治教育的培训内容、培训方式和方法,提高干部治教育培训效果。一是坚持分类施教。在培训内容上,注重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。结合每年全市法治政府建设和组织部干部培训总体要求,重点把握培训对象的特点,在教材选择、案例选取上,甄选有针对性、启发性、前瞻性和实践性的知识内容,扩大外请教师范围,增加法治教育专题培训,有计划、有目的地组织实施法治教学工作,满足不同行业、领域领导干部对法治教育的需求学习需求。二是创新培训方式。在培训方式方法上,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,通过案例式、研究式、现场式、论坛式、挂职锻炼、警示教育、微信课堂等实践性和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,增强教学成效,使法律知识、法治意识、法治精神融入身心,内化为领导干部的自觉意识和精神修养,外化为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能力。三是坚持从严约束。充分发挥党性教育的看家本领,将从严约束有机融入教育培训全过程、各领域。引导干部在宪法法律范围之内想问题、作决策、办事情,用法律约束自身言行,用法律提升人格魅力;引导干部时刻牢记,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,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、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。

  (二)多措并举,提升干部学员的法治意识,扩大宣传覆盖面。一是落实制度。校领导认真落实中心组学法治度,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、《宪法》《民法典》等重点内容,每年学法不少于2次,带头培育优良的法治素养,带头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稳定、化解矛盾。二是积极宣传。充分利用校宣传栏、电子屏、阅览室及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向学员及全校教职工宣传法律法规知识,同时积极参加我市举办的各种法治活动,弘扬宪法精神,培育法治信仰。三是发挥作用。充分发挥党校师资优势,积极开展法律进机关、进农村、进社区、进学校、进企业、进单位活动,扩大普法的覆盖面和影响力。同时,要加强对基层党校工作的指导,通过专题培训、送教下基层等方式,帮助基层党校做好干部法治教育培训工作,努力实现全市干部法治教育培训的全覆盖。

 

中共淮北市委党校

2021年12月10日

联系我们 | 网站帮助 | 网站地图 | 免责声明
版权所有:淮北市委党校 皖ICP备11006903 技术支持:相王科技
地址:淮北市烈山区沱河东路269号 网 址:http://www.ahhbdx.com

皖公网安备 34060002020004号